
楊永強辭職了。
楊永強的職銜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他乃係香港特區政府自推行問責制以來第三個辭職的高官。
「社區並沒有爆發。」
「總有人要犧牲。」
這兩句說話,令市民對他的抗疫表現的印象跌到最低點。
到底為甚麼他要辭職呢?說起來就很長篇。當然他自己很明顯做錯了一些事是主要原因。但其實他並不需要做錯些甚麼。只要他的公務員下屬(例如陳馮富珍,前衛生署長)做錯了事,他便要因為他下屬的錯而辭職。因為公務員是不能對市民政治問責的。他們只對他們的上司問責。簡單來說,由於公務員是「不死身」,一般市民是不能對他們怎樣的。那發生了大事要找人祭旗該怎麼辦?以前,在還沒有問責長官的日子,祭旗的對像就是董建華。現在,就變了在公務員隊伍以外的問責長官。
所以,問責長官其實就像一個保護網,保護行政長官免受責難,問責官員打從上台開始,就是消耗品。
至於官方答案,有關問責制可以使政府更好的向市民問責,其實只是一個笑話。因為問責高官只向行政長官問責,而我們的行政長官並非普選產生的,他「包庇下屬」的行為並不會影響他的當選機會。於是,即使全港市民也希望楊永強下台,如果董建華堅決支持他,他還是可以留任的。(與民意背道而馳的堅決支持事件在普選制度下應不會發生)
但,即使在非普選的環境下,與民意背道而馳的包庇下屬行為仍會令保護網的效力消失,令矛頭再直指行政長官。可是董建華在梁錦松和馬時亨事件上都曾做出如此蠢事,這是令我大惑不解的。今次對楊永強的放行,算是學聰明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