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3, 2005

Music: Nasty and Disgusting Propaganda, My Little Airport

My Little Airport(MLA)出了新碟《只因當時太緊張》,暫時最廣受談論的,除了他們很似amk之外,就是大碟第一曲"gi gi leung is dead",甚至引起fans群起圍攻維港唱片留言版要求道歉。

歌名其實有兩個版本,歌詞集裡面寫的全都是"Gigi Leung is dead"(即是梁詠琪的英文名字),只有唱片封底是分開寫"gi gi leung is dead"。是不是有點擔心才特地在封底改了歌名? 給我的感覺就好像話劇《吉蒂與死人頭》訴訟中,劇社的人說「有嘴的就不是Hello Kitty」,很低B。

在某一blog看見這樣的comment:

...我昨天剛買了這張唱片,還沒有細心的聽,更沒有特別留意到這首歌的爭議性,因為我不會敏感到見到 "g ig i l eung" 幾隻字便聯想到一定是她。原來fans們真的可以很敏感...(按:此人自行加了2個space bar去將名字分開,但實際上是沒有的)

有這種argument是不是會很有型呢? 按這種arugment,我想MLA不需一時「gigi」一時「gi gi」,倒不如直接些,叫"梁詠琪is dead"就好了。反正叫梁詠琪的在香港相信為數也不少,至少應該不比Gigi Leung少,除了敏感的FANS外,應該沒人會「便聯想到一定是她」了。

或者可以選擇叫"梁fing旗 is dead",如果看見「梁fing旗」就只想起唱歌的梁詠琪,那你就一定很敏感的fans了。如果你想不起,恭喜你,你很勁!!!

甚麼叫自命清高,可見一斑。大概MLA就是看準看港不少這種人,才會製作一首這樣的歌去賺取注意。最重要的是,歌曲到底想說甚麼? 一看歌名,相信每一個人都想知到為何明明生勾勾的「gigi leung is dead」?「星期一至六我都很愛你,你不能離開我。星期日我的心中沒有你了,可能是我大個了,yeah~~~~」然後就是沒頭沒腦的「gigi leung is dead」。sorry原來無解釋。

無解釋更會引來第二個更嚴重的後果,就是引導聽眾去思考為何「MLA細個時會喜歡她,大個了會突然不喜歡她,中間發生了甚麼事?」,我不知道MLA是不是刻意這樣安排,但結果卻是進一步打擊、傷害梁詠琪。

相信MLA不是白痴,應有讀過書,知道指名道姓這樣作一首歌,是很insulting的一件事(她介不介意是另一件事)。但從歌詞卻也找不到非這樣寫不可的原因...你們真的愛過她嗎? 抑或是借她過橋? 反正在她的立場,除了硬食之外,是絕對不可能幹得出甚麼的。空洞的歌詞加上印出這樣的t-shirt,就更突顯MLA想借人過橋,立心不良。

負資產被董建華害得身家蒸發,都只是叫他下台,七一遊行都沒聽見有人咒他死,梁詠琪又幹了甚麼? 如果她在收音機突然聽到這首歌會怎樣? 本質上與九流雜誌以「鄭秀文身亡」做頭條嘩眾取寵有何分別?這是一句很嚴重的說話,如果"楊千嬅已歿"、"劉德華死亡"、"陳綺貞喪命"等等是不可以接受作為歌名歌詞的,我相信"Gigi Leung is dead"都是一樣。

It's not funny at all. Fans抗爭無罪,MLA應盡快作出交待及道歉。

3 comments:

Cyrus Chow said...

歌名、t shirt之後係一張咁既碟...似乎"gi gi leung is dead音樂會"都即將出現。

Shame on you, My Little Airport.
Shame on you, P and Nicole.

樹人新聞系,果然識得嘩眾取寵,成功將8周刊式headline帶入本地indie界,為賣碟不惜一切,真係好能巴閉。

Anonymous said...

"gigi leung is dead" 係一首好personal o既歌. 講o既唔係 gigi leung o係現實生活中死了, 而係o係作者心目中死了.

我本人身同感受, 因我以前是gigi 的fans, 買過佢好多碟, 但人大了, 發覺gigi 已不是心中那杯茶, 所以gigi leung 已o係我心目中死了.

就係咁簡單, 咁直接o既一件事, 咁直接o既一種心情.

我唔排除MLA企圖用呢個歌名黎製做gimmick, 但gimmick背後有真實o既感覺, 有可不可?

我唔覺得MLA企圖隱藏「gigi lenug = 梁詠琪」呢件事. gigi leung 係香港人都知係佢啦!!! 何必係呢o的字眼上執著呢? 何必要set up 一個稻草人然後打低佢呢?

感受不到、,不明白歌詞內容而去批判一首歌, 其實都冇錯. 只不過我替你可悲.

Cyrus Chow said...

為甚麼不能夠接受這樣的一首歌,就等同於感受不到填詞人的感受? 等同「感受不到、不明白歌詞內容而去批判一首歌」? 不要自以為是,高估自己而低估別人的理解能力。明白歌詞的內容與認同歌詞的表達手法是兩碼子的事,請注意。

填詞人要作解釋,胡謅一個亮麗的理由,是很容易的事。到底事情是為譁眾取寵、是為表白心?,抑或兩者皆有,我不是他們,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單單看著歌詞,就只看見沒頭沒腦的"gigi leung is dead"。

文章也好,歌詞也好,就是要表達作者的思想。撇除MLA的事後解畫,到底這份歌詞是否能夠表達到你所謂「咁簡單, 咁直接」的意思?

再進一步,假設MLA真的只想好personal地表達對梁詠琪此情不再的心情,歌詞為可要這樣寫? 為何要指名道姓? 為何要用“is dead”這種比喻? 直接寫我不再喜歡梁詠琪就不行? 有沒有絲毫考慮過「俾你唱」的人的感受? 還是因為好personal(但是公開發表/出single/出t-shirt),所以便不用考慮別人感受呢?

如果有人填一首 “miriam yeung is raped”,歌詞是沒頭沒腦的 "miriam yeung is raped ",然後再事後解畫,因為楊千嬅經常伙拍人山人海,失去了往日清純的氣味而不喜歡她,所以填一首這樣的詞,去表達楊千嬅在那人心目中已被人山人海姦污了,不再是往日的她,又是否可以接受?

MLA借梁詠琪宣傳,不顧別人感受高唱「gigi leung is dead」,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管MLA的動機如何,不管想表達的是麼,做法卑鄙已是毋庸置疑。

只管奉別人所講為實,盲從附和,不會獨立思考,用自己的眼晴看待事情,不只可悲,更是可憐。「gimmick背後有真實o既感覺, 有可不可」...為你的無知感到難過。